【一线讲述】
我曾在一家全国性连锁养老机构工作,那里收费高,普通人很难承担。后来,我就职于一家职工医院,这里正在摸索企业改制后的发展方向。在上级公司支持下,医院决定办一家普惠养老机构,让老人既能“住得起”,又能“住得好”。
理想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起初,经营压力是最大的“拦路虎”。为了跨过这道坎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政府也给了不少帮助,终于问题得以解决。
比如,床位不够怎么办?建院之前,这里共有99张床位,但利用率不高,很多都闲置。我们决定改良这些“老古董”。经过一系列适老化改造,空床位同时具备了普通床位和医疗护理的功能,推出后广受欢迎。
老年人大都有基础性疾病,常常要看病拿药,在医院、住所间来回奔波,身体很难吃得消。于是,我们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免去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平时,我会跟院里的老人聊聊天。一次聊天中,得知院里一位居民退休前是教师,书法特别好,经常自发地教街坊们写毛笔字。我和同事商量:何不充分开发老人的潜力,让他们也有所为?于是,我们引导老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组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以主人翁心态为养老院出谋划策。
此外,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文艺汇演,让老人感受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