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生活驿站>>家庭教育

求职季又逢花式招聘骗局:“李鬼单位”引学生中招

2017-12-04      

  资料图:大学生参加招聘会求职。周亮摄

  求职季又逢“花式”招聘骗局

  几天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教学专业研三的学生林吉,收到了一封标注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招聘回复邮件。除了通知她“材料已通过初步审核”,这封邮件还附带了一个供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请她提前支付100元的“考务组织费”。

  “付费”引起了林吉的怀疑。她随即联系与自己一同报名的同学,才得知对方已经向其支付了100元,然而却再没收到任何后续消息。

  意识到被骗后,林吉上网搜索才发现,关于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招聘行骗的讨论已有很多。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还有人将同一个支付宝账号,分别“化身”到其他两个学校的“招聘回复”中骗取钱财。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些因报名招聘培训而陷入贷款的学生也在艰难维权。这些学生不仅工作没能落实,还背上了高额的债务。有网友就此总结出一份多达92家的“骗子公司”名单:这些公司打着招聘名号,以培训结束保证工作的承诺“忽悠”学生加入贷款培训。截至发稿,记者发现其中多数公司仍在继续推行上述业务。

  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损失一笔钱财,这些学生的愤怒在持续。但恰逢秋季招聘的节骨眼儿上,她们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赶快找到工作”,对于后续维权更多的感觉是有心无力。

  冒用正规单位名称、钻第三方平台的空子、动辄发起高额贷款,甚至前不久备受关注的李文星突然被带进了传销组织,随着一年一度的招聘季到来,找工作又现“花式骗局”。

  面对层出不穷的“套路”,毕业生们该如何防范?

  “李鬼单位”引学生“中招”回复邮件里藏着收费“猫儿腻”

  半个月前,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何越开始不断投递简历。一直想当美术老师的他,投递目标非常明确——聚焦中小学校。

  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官方的信息平台,同时也关注了一些招聘信息汇总的平台。不久,何越在教师招聘信息网看到了“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招聘信息。

  根据招聘信息,2018年该校将招收包括教学岗位及非教学岗位的员工一共17人,请应聘者将简历发送到相关的邮箱。何越没多想就投了简历。

  11月8日22时,“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给他发来了招聘回复。

  邮件除说明了岗位的复试时间和考试内容之外,还要求应聘者提前缴纳100元的“考务组织费”。为方便缴费,邮件中向应聘者提供了“微信面对面红包”交费的流程说明,并称交费一周后会发放电子版准考证。

  按照常理,学校一般不会在晚上向应聘者发邮件,多数单位也会先打电话向应聘者确认。并且,该邮件域名为“1970zhaopin”,这让何越觉得“并不正规”,“自己可能被骗了。”

  何越在网上查询后发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不在少数。在一条教师招考网站的评论中,还有“中招”的学生留言,已经被骗走了200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校方表示,学校自11月6日开始不断收到学生对招聘交费事宜的咨询电话。他们称,该招聘信息里学校的署名属于“冒替”,联络邮箱也并不归属校方。学校至今尚未发布任何教师招聘的信息,今年的招聘计划在十二月底正式发布。

  事实上,这并不是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此前已向属地派出所报过案,也曾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进行过备案。但截至目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未查询到校方对此事进行过官方的辟谣,应聘者目前只能自行通过电话向校方确认信息的真假。

  无独有偶,类似的“教师岗位招聘并收取考务组织费”也发生在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和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上。长春八中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应,学校并未在网站上发布过教师招聘的信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多名应聘者收到的邮件回复信息显示,所谓的延庆一中和长春八中要求应聘者汇款的支付宝账号是同一个,为baoming666@yeah.net。进一步搜索目前已知的几个支付宝账号,记者发现,已经均不能找到对应的账户。

  虽然多数网站已将上述虚假的招聘信息删除,但记者仍在不少网站查到了这则消息。何越此前被骗的教师招聘信息网就是其中一个。

  该网告诉记者,他们发布的公办学校招聘信息有收集而来的,也有对方注册账户后长期合作发布的。而所谓的公办学校注册后发布的简章都免费,注册者只需将招聘内容发给他们,随后就可帮忙发上去。

  记者尝试编辑了一条“2017年北京市某中学招聘教师简章(14名)”的消息,16分钟后,该信息被成功发布在该网站上。

  “包找工作”的培训要先贷款夹在“馅儿饼”里的陷阱

  直到如今,西安某民办学校的毕业生张旭仍在坚持维权。

  去年,他听了一场所谓“校企合作”公司的宣讲会。这家定位为信息科技类公司,实质上主打Web前端开发、软件编程、UI设计等课程培训。在宣讲会上,相关老师讲述了软件编程的重要性及其“光明前景”:学生只要参加该机构的培训课程,就能在四个月内掌握软件编程的全部内容。

  彻底“戳中”张旭的是对方的承诺:他们保证,学生培训毕业后会被推荐到大公司工作,底薪为4000元。课程结束6个月内找不到工作,还能退还学费。

  学费一共一万多,不过没关系,这家公司随即向他推荐了贷款平台,告诉他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慢慢支付。

  然而,张旭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课程结束后,这家机构仅仅帮他向十几家单位发送了就职简历。他进入面试阶段后才知道,这些单位普遍只接纳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也并不认可他的培训成果。

  和张旭在同一机构学习的一位女生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培训以来,因为频繁更换老师,4个月的课程还延期了2个月。老师看上去也“不那么有经验”,其中一个阶段的课程是由负责课堂管理的助教讲,而这名助教就是上一学年培训班的学员。这门课程每周一到周五工作日上课,除去春节放假,一直上到了今年4月中旬才结束。为了保证每日出勤,她们还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黄金时间。

  不仅如此,她还表示,课程的后期考核也不严格,甚至连承诺的毕业证书也没有向每个学员发放。该公司曾建立同期学员班微信群,老师仅在其中发布过几条招聘信息和推荐单位,课程结束后半个月不到,该群就被解散,这些应聘者也只能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自己联系老师。

  最后的工作还是张旭自己联系的,在培训毕业3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不那么对口”的网络推广工作。事后,他发现一起参与培训的同学也都没有找到与课程相关的工作。

  他打电话质问机构老师,老师却称自己很忙,并在张旭再次致电后将他拉黑。

  在张旭的印象里,机构曾向他承诺会提供终身推荐就业的服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该机构,对方也表示,可推荐学员直接进入一些公司的面试环节,终身向学员提供就业推荐机会。

  而实际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据另一名在该机构培训过的同学反映,这里的老师总共帮他推荐过3次面试。第一次,老师嘱咐他,和应聘单位的人事经理介绍自己是培训推荐,然而公司的人事经理表示根本不认识该培训机构相关老师,也没约好面试,连该岗位的面试都不存在。

  其他两次面试,机构的老师又告诉学生,说自己是在网上看到的应聘岗位,别透露曾在机构培训过。培训机构甚至帮助学生在简历里造假,经由他们打造后的简历里赫然多了一行字:某同学曾在某公司上过班,有多久的工作经验。

  一些类似的招聘培训“套路”仍在继续。记者发现,有网友总结出了一份长达92家的“骗子公司”的名单:这些公司打着招聘名号,以培训结束保证工作的承诺“忽悠”学生加入贷款培训。但截至发稿,其中多数公司仍在继续推行上述业务。

  骗局花样翻新学生须走正规渠道勿心急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校的招聘信息只会发布在学校的官网上。

  长春八中也回应称,如果有招聘需要,学校首先会把招聘名额交给当地的教育局报批,教育局会进一步发布招聘信息。之后,再由教育局或省级相关单位统一安排考试,面试则由学校负责。并且,招聘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收取费用。

  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多年的朱若霞总结,这些年来,她接触到的招聘骗局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用人单位发布的正式招聘信息中的联系方式替换后散发,向学生索要服装费、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严重的甚至谎称需要面试或实习,将学生骗到外地传销窝点;二是在校园内四处散发招聘广告,对学生面试并一律录取,但要求预先交纳服装费、培训费、报名费等。

  “总之,万变不离最终让学生交费。”她说。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建鹏表示,招聘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渠道上。一些即将迈入社会的学生识别能力不够强,容易被非正规的网站“打乱阵脚”,他建议学生可以盯住学校网站和企业的官网。

  在他的印象里,进入学校招聘的企业几乎都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核流程。通过审核企业的资格证书看是否具有资质,检查招聘信息辨别是否正规,他们也会结合往届毕业生的反馈,对有问题的企业进行调整和删除。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学工办的主任李雪,也曾在学校的就业部门工作过多年,她还曾因此“端”掉过一个传销窝点。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按照经验,她们也会对进入学校进行招聘的企业多方核实:公司的法人信息、营业执照,以及所有相关的材料都要提供给学校。

  朱若霞表示,上述不合规范的企业利用了学生急于解决工作的心理。“识别招聘骗局的关键是冷静思考、理智权衡。”

  她建议学生,找工作以学校官方渠道、权威招聘网站及公司官网发布的信息为主。对于网上的招聘信息,尤其是门槛极低、高薪承诺的招聘信息,不上当,不转发,不传播。

  同时,找工作过程中也要和同学及学校保持联络。发现有不经筛选简历就一律通知面试,或所有面试者一律录取的公司,要及时向学校就业部门反映。如有公司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费,或要求扣押证件等,一定要坚决拒绝并向学校就业部门反映。

  王建鹏进一步提出,网络时代的信息呈现出“海量”的状态,看到消息学生更应该把核实的工作做在前面。“先查查企业的基本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是否有招聘、是否有正式的官网,官网上又是否有公司的介绍等。其次,还要关注网站的信息来源是否合理,流程是否正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毕业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崔旭

责任编辑: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