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北票新闻网>>生活驿站>>家庭教育

寻找不变的“年味儿”

2021-02-09      

  编者按: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那些在春节里的传统文化习俗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们或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或承载着深刻的人文情怀。但在喧嚣的城市里,以前浓浓的年味儿却已经淡去。因此,年味儿也成了让人最眷恋的味道了。让我们伴随着春节的到来,寻找不变的“年味儿”。

  偶数的年夜菜

  中国人喜欢双数,成双成对,好事成双,在东北也是。年夜饭的大菜一定要是偶数,根据吃饭人数的多少一般是6个、8个、10个、12个、16个或者18个,预示着家庭团圆、美满。

  年夜菜要有“红”

  年夜饭是忙碌了一年的亲朋好友团聚的重要大事儿,除了好吃之外,还给予了大家的良好祝愿,红色是中国年的颜色,也是最有祝福意义的颜色。东北的年夜饭的菜里面最好要有点“红”,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西红柿、山楂、红辣椒都是常用的食材,当然用红烧的做法也是可以的,红烧鱼、红烧肉,红彤彤,看着有食欲,还有美好的寓意。

  除夕的鱼初一吃

  “年年有余”是农耕社会对于新年的美好愿望,“余”与“鱼”同音,所以,年夜饭上也少不了做上一条鱼,而且鱼一定要是一整条,表示完完整整、圆圆满满。不过这条鱼虽然会摆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但是不能动,寓意是过去的一年有“余”。那这条鱼什么时候吃呢?凌晨零点新年到来的时候就可以吃了,预示新的一年也要有富余。

  接年饭

  北方地区好像都有接年饭的传统,有些地方一到腊月就准备好充足的五谷杂粮,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开始就用这些粮食煮饭,一直到新一年的正月初一。“接年饭”也是人们对年年有余的丰收的感谢和新一年富足的期盼。现在的接年饭也很简单了,除夕早上煮上一锅米饭,吃一些或者不吃都可以,反正一定要保证这锅饭要有剩余,等到初一的时候吃,迎接新年。

  初一和“破五”的饺子

  北方对于饺子真的是情有独钟,每到节日好像不吃顿饺子都不算过节似的。不过初一的饺子可不一样。在东北,除夕的年夜饭一般不吃饺子,东北的朋友说每到春节期间看到电视里的年夜饭里吃饺子觉得不地道。相传大年初一是财神散财的日子,而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了饺子就是接到财宝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除夕与初一是新旧年相交于子时,所以,这饺子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的零点才吃。

  摘自《知乎》

  初二面

  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一吃完饺子,初二就要吃面了。而且初二的面最好是用初一包饺子剩的面来做。其实寓意也很简单,这面和线的形状很像,而古代的钱都是中间有孔的硬币,得用线穿起来。所以,这初二的面就是用来串初一接到的“钱”的。面条长长的,也有和顺美满之意。

  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在大年月朔到夏历二月月朔之前不能剪头,若是剪头会克(死)娘舅,东北人很隐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仰面”这表现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祥,也是在这一天许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祥。

  开市大吉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摘自《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崔旭

责任编辑:

热点排行

北票新闻网

电话(传真):0421-5823953 投稿箱/举报箱:bpxwzxwz@163.com 主办:北票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lnjubao.cn/
备案/许可证编号:辽ICP备2020014914号